四川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全省现有4个中风险区 |
文章来源:大港区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8:06:15 |
因为一旦二人不是在同一层面理解专制,是否还需要继续深究这场论争就将存疑。 然乡服二字,究属第二义。27详见蔡杰:《〈儒行〉的社会性:儒家的一个可能走向》,《哲学动态》 2021年第11期。 陈焕章:《儒行浅解》,世界日报出版社,1928年,第23页。 注释1现代以来的学者如章太炎、胡适、熊十力等,均借助《儒行》篇重新说儒,进而阐发儒家精神。宋儒对《儒行》篇的质疑,影响了宋代之后近千年的学术史,直接导致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儒者基本上都不重视《儒行》篇,仅晚明黄道周孤明独发,特作《儒行集传》一书试图接续圣人意旨。不祈土地,立义以为土地。【8】陈焕章这段话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,一是如何理解乡服的问题,二是如何看待孔子回应鲁哀公的侮戏。 26在此有必要指出陈焕章的一处偏失。凡为儒者,其进退皆绰绰然有余裕,并非必须仕宦,然后可以行道也。西方是重理的,中国是重情的。 决不能将其归结为理性主义认识论。蒙培元在其数十年的研究工作中(从1980年的论文《论王夫之的真理观》[②],到2017年的访谈《情感与自由》[③]),不仅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力重新梳理了儒家哲学史、中国哲学史,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情感哲学(学界称为情感儒学),包括其中涵摄的次级理论心灵哲学和生态儒学[④]。[31] 蒙培元:《朱熹哲学生态观》,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3年第3期、第5期。[16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台湾《哲学与文化》第二十八卷十一期,2001年11月版。 这里尤需注意情理合一的情理的概念:儒学的理性是‘情理即情感理性,而不是与情感相对立的认知理性,或别的什么理性。[⑦] 蒙培元:《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贡献——从求真与求好说起》,《博览群书》2005年第11期。 程颢不是主张排斥情感、禁绝情感,而是主张开放情感、陶冶情感,使之‘适道、‘合理,实现情性合一、情理合一的境界[61]。庄子这样的心灵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心灵,光明的心灵,就是自由境界[60]。这决不像康德所说,是‘纯粹理性的,更不是‘神学的心灵学(康德语),或‘超绝的心灵学(牟宗三语)……它既有经验心理的内容,又有超越的形上追求,甚至有宗教性诉求,这是中国心灵哲学最重要的特点。例如,仁就是‘情理,是有情感内容的性理。 但这所谓‘自我作主,不是为了主宰自然界以显示人的优越,而是为了完成自然界赋予我们的使命,以‘生理之仁关爱人类和万物,关爱一切生命,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生命和谐[69]。[11] 蒙培元:《孔子的知、情合一说》,2000年5月27日在台湾华梵大学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的演讲。[19] 这是因为:认识、意志同情感都有联系,德性之知和道德意志归根到底是由情感决定的,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将儒家哲学称之为情感哲学。[⑩] 蒙培元、陈明:《当代儒学研究中的诸问题——蒙培元、陈明对话录》,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1期。 [64] 蒙培元: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,第401页。[50] 蒙培元:《怎样理解民族精神》,《学术月刊》1992年第3期。 其实不然,冯友兰是重视情感的。叶适具有一种开放的同时又是以儒为本位的德性观[62]。 [28] 蒙培元:《简论老子道的境界》,作于1995年8月20日。从一定意义上说,儒家仁学是积极的生态哲学,佛、道是消极的生态哲学[76]。这方面的代表作,即著名的论文《人是情感的存在》。[85] 蒙培元:《从中西传统人权观念看人与自然的关系》,《人权》2002年第5期。[⑥] 蒙培元:《从英语世界返回的中国哲学——评赵译本〈中国哲学简史〉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04年4月21日。[40]蒙培元的心灵哲学其实是对传统心性论的超越与转化[41]。 冯先生是理性主义者,他认为,精神境界主要是认识而认识以理智认识为主,但又不仅仅是认识,还要有情感体验。[⑦] 已有学者指出,在冯友兰那里,如果说了解‘真际需要的是理性的、逻辑的方法,即‘正的方法,那么,贯通‘真际与‘实际、达致人生境界的‘天地境界,需要的则是将‘正的方法与‘负的方法(即体验的、情感的方法)结合起来。 这种上下其说,蒙培元以儒学的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情感的三个层次:诚是真情实感。总之,性不可‘言,亦不可‘见,若要言性见性,只能从性之‘发与性之‘用上见,也就是只能从情上见,因为性是通过情而实现的,由情而证明其存在的。 只有开放,才能发展,无论就社会而言,还是就文化而言,都是如此[49]。[35]为此,蒙培元特著《情感与理性》。 中国哲学重视情感、情性,因而提倡‘性理。这是两种不同的‘走向。儒家又将情感与认识结合起来,以情感为其认识的动力与内容,结果发展出‘情知之学。[55] 蒙培元:《换一个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》,《亚文》第1辑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。 前者把人看成是‘理性的动物,心灵的根本特征在于理智能力,而其功能则在于认识世界。实际上,蒙培元所讲的情感远不仅仅是形下学的范畴,也是形上学、存在论层级的问题。 必须在文化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儒家思想的现代化[52]。这是因为,作为现代人的生存空间(或生活空间),决不是封闭的,只能是开放的。 他说:情可以上下其说,既有理性化的道德情感,又有感性化的个人私情。在蒙培元看来,心灵的开放本来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个传统:在历史的阐释中,中国哲学不仅有丰富的多层面的内涵,而且永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[56]。 明清之际以来的儒家情感哲学复兴。[60] 蒙培元:《自由与自然——庄子的心灵境界说》,载《道家文化研究》第10辑,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。[27] 蒙培元:《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2年第1期。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境界,是生态哲学的最高成就[70]。 [78] 蒙培元:《中国哲学的特征》,超星慕课讲座视频,2009年。因此,蒙培元指出:宋明理学是讲‘性理的,‘性理虽然与情感有密切联系,但不如‘情理来得更直接。 [72] 蒙培元:《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2年第1期。2.情感与存在论的观念。 [69] 蒙培元:《从栗谷的仁学看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》,《新视野》2002年第1期。对此,孟子进行了充分发挥,论证了心理情感如何是‘仁的基础。 |
下一篇:中美防长视频通话
|
相关资料 |